中西音乐史: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一)

考研的同学们看过来,今天唐山易考的黄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一),希望能帮得上大家!

第一讲:原始社会音乐文化

一、原始社会音乐(9000余年前——公元前2070年)

四夷之乐: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1、原始乐舞: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音乐的最早形态。

1)《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黄帝时期创作,说明古代人们用竹制的弓,发出泥制的弹丸以追打动物。是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的歌曲。见于《吴越春秋》。
2)《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译为:三个人拿着牛尾,踏着脚步,唱着八首歌。见于《吕氏春秋》。
3)《朱襄氏之乐》:用来求雨之乐(天旱)。见于《吕氏春秋》

2、原始社会乐器

1、籥(龠yue):一种原始管乐,主要为乐舞《大夏》伴奏,歌颂大禹治水有功。
2、离磬:将几个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
3、苇籥(龠):伊耆氏时,用芦苇编排成的吹奏乐器。
4、骨笛:1987年5月,在河南省舞阳县新石器时代遗地出土的骨笛,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距今约有9000年的历史。
5、陶埙: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土的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闭口吹奏乐器,以一空和二空居多。
6、陶响器:是原始乐器中有特使节奏色彩的乐器,以小巧玲珑和多种奇特的形状为其特征。

远古时期的乐器已有:打击乐器——土鼓、钟 管乐器——埙、龠
二、夏商的音乐文化(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

1、六代乐舞
《云门大卷quan》 黄帝 祭天神
《咸池》(《大咸》) 尧 祭地神
《韶》《大磬》 舜 祭四望
《大夏》《夏籥》 禹 祭山川
《大濩》 商汤 祭先妣
《大武》 周 祭祖先

2、商代的乐器和乐律
1)乐器:①铜铃②虎纹特磬: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是商代晚期遗物,该磬通体饰以虎纹,发音略高于﹟C,同墓室还随葬24名乐女,反映统治者的冥界意识和享乐观念。

3、商代的音乐教育机构称为“瞽宗”(gu zong)。

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1)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的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以礼仪和音乐等级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礼仪制度包括礼节和仪式。音乐等级体现 和乐悬。 指乐舞行列。乐悬是指钟磬多少的规格。(天子四面悬挂、诸侯三面悬挂、卿和大夫两面悬挂、士一面)。

“房中乐”:用于殿堂,设乐悬是宴请宾客用的音乐。

2)新乐和古乐

①古乐:就是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是取其歌辞典雅纯正之意,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祭祖大典中。小雅接近于民歌加工改编而成,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

雅乐的特点:
A:多为男性表演的队形变化的群舞形式。
B:音乐表演有一定的程式规范。
C:有特定的内容和历史内涵。
D:具有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安定社会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②新乐:又叫郑卫之声,是黄河流域一带郑国、卫国、齐国的民间歌曲,后世儒家贬为 “淫声”、“靡靡之音”,是一种娱乐性观赏性极强的歌舞与艺术形式,也有滑稽的成分,是为了适应新型地主阶级享乐需要而建立的新的音乐内容与形式,它的问世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新乐和古乐的对峙反映当时社会变革中音乐领域内新旧势力相互交替的客观事实。特点:表演为女性或侏儒、舞蹈动作夸张、音乐放纵没有节制、没有内涵和内容。

3)周代的音乐教育机构——大司乐

①性质:是周王朝音乐机构的名称,也是这个机构中最高掌管者的职称。有1463人工作人员,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

②分工:乐师、大师、中师、小师、鼓曚。乐师教国子小舞,大师和小师分别教乐律、音乐和各种乐器演奏,鼓曚配合大师及担任弦歌诵诗的任务。

③培养对象:贵族的子弟(王和诸侯的长子——世子;公卿大夫的弟子——国子);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④教育内容:乐德——音乐伦理;乐语——演唱;乐舞——舞蹈

⑤ 最高掌管者掌管:音乐行政、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⑥目的:让贵族子弟学习礼与乐,懂得礼乐制度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有效措施。

4、周代的乐器
1)八音:周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共分成八类:金(钟)、石(编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拀)、匏(笙)、竹(萧)。

2)曾侯乙墓及钟鼓管弦乐队的编制

1978年6月,在湖北省随县发掘的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125件乐器,其中有65枚编钟,编磬32个。乐器集中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每个编钟上都刻有铭文,均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所能发出的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三度或小三度。可达五个八度,并由此可以明确钟鼓管弦乐队是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并由13人编制。

5、周代的乐律

1)伶伦作律:出自《世本作篇》例举了十二律和七声音阶的名称,这是中国乐律史上最早的关于十二律和七声音阶的记载。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i)、应钟。

2)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即确立了音乐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作者为管仲,记载在《管子·地员篇》中,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生出宫、商、角、徵、羽五音。

6、音乐作品

1)《易经》中的商周歌谣,亦称《周易》《易经》是一本古巫之书,儒家经典之一,表现爱情、婚嫁、劳动、友情等内容。

2)《诗经》:是周代采风制度的直接成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风”“雅”“颂”三类诗歌,共305首。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3)《楚辞》:是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文学家加工后形成的音乐形式,也是战国时期楚人屈原“骚”体类作品的一个总集,其中歌词大部分可以入乐歌唱,在音乐上使用了“乱”“少歌”“倡”等新曲式结构形式。《楚辞》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民歌创作活动的成果之一。

4)《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共有21首歌曲,是一部多神崇拜的大型祭祀歌舞,音乐生动活泼,旋律性强,富于激情的特点,是世界目前最完整的祭神歌舞的是个篇章,标志我国大型歌舞音乐的开端。

7、周代的音乐家

歌唱家:薛谭、秦青、韩娥(战国时期韩国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演奏家:伯牙、师旷、师涓、师襄、师文

8、音乐思想及著作

①儒家——提倡音乐和肯定音乐,代表人物:孔、孟、荀

孔子——充分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社会秩序和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最高境界“仁”与“乐”。
孟子——提出“五与民同乐”
荀子——认为音乐能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而求同统一,是为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荀子—《乐论》,目前所知我国成书年代最早的先秦音乐美学专著。

②墨家——墨子提出非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认为音乐不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③道家——老、庄提出大音希声,代表没落的贵族阶级的意识,认为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提倡自然神话的音乐。

9、《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该书成书于西汉,是我国最早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论著。原有23篇,现存 11篇,完整总结的秦代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和成就。

①核心内容是系统的论述了儒家礼乐思想,并对礼乐的社会功能第一次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②对于音乐的本质理解有一定深度,肯定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③强调音乐反映国家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要求。

④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把音乐的和谐看成是宇宙万物的和谐体现,并把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同等看待。

⑤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政治伦理的制约。

⑥对音乐美感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用音乐的美感来教育人感染人。对音乐的审美的认识是以雅乐为最高标准,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唐山易考培训学校常年开设考研乐理及和声学课程,有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周末班、精品班,欢迎备考考研的同学们来校免费试听,咨询电话:17073389488(黄老师)!

扫一扫约课

    
 报名电话(点击直接拨打):

13383158883 聂老师
17073389488 黄老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